【投資心得】投資心路歷程(一)---主動型基金(共同基金)


    談到投資,剛開始接觸金融商品是在我大一時的年紀。大學我念的是理工相關科系,跟金融或商學體系完全摸不著邊際,但因為自己本身有打工與家人給予生活費的支助,所以開始研究如何把每個月剩餘的錢做最有效的運用,再加上我從小都會把過年時的壓歲錢存下來,因為小時候的努力,讓我瞭解理財的重要,而當時最常聽到的一句銀行廣告詞 "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!",因此我就下決心要讓我的財富長大!
 
    起初,我選擇大家耳熟能詳的基金,因為我的家人也是投資基金,再加上基金可以每個月定期定額,讓我這小稻苗也能參與金融市場的茁壯發展,我還記得我透過銀行買的第一檔基金是X根投信的環球醫療科技基金,為什麼會買醫療基金呢?  因為我的家人是醫療人員,所以有種莫名奇妙的親切感,當時我以為我的未來藉由投資可以錢途無量了,沒想到我投資一年半之後,在-15%的狀況下,認賠離開市場,這對於第一次買基金的新手來說,是個慘痛的經驗,也是個快樂的學習之旅!


    第一次買基金賠錢並沒有澆熄我對投資的熱情,我認為是因為自己不瞭解醫療科技產業,所以選錯了投資標的,Warren Buffett說過"絕不投資自己不熟悉的東西!",因此我重新選擇標的,後來選擇台灣股票型基金--統X黑X基金,原因很簡單,想說台灣股市我可以很常得到資訊,比較容易判斷市場狀況,所以開始重新我的投資之旅,坦白說,這支基金的報酬率蠻亮眼的,但波動度異常大,往往加權指數跌1%時,這檔基金可以跌超過2%,但上漲時卻沒有相同表現,在投資近一年後,我選擇轉換標的,投資同一家公司的大X貫基金。

    到目前為止,我仍然繼續持續投入這檔基金,雖然它不是每年績效的前段班,但因為長期獲利表現讓我相當滿意,甚至優於大盤指數,這是我持續持有的原因! 很多人問我一檔共同基金到底要怎麼挑?  我的答案只有兩個: 1.基金經理人 2.管理費用。(有空再來談為什麼我認為只有這兩個。)


   主動型基金近年遭到許多人批評,許多人認為經理人收了昂貴的管理費用後,基金的績效仍輸給比較基準--大盤指數,那還不如投入指數型基金(ETF),我承認這樣的觀點是根據過去研究,所以具有可信度的,但我認為僅限於成熟的金融市場,例如:英國、美國,當機構法人的佔比超過90%時,能擊敗市場的不在是靠分析技巧,而是高頻交易套利,但台灣的金融市場還是以散戶居多,因此資訊優勢者(機構法人),擊敗大盤並不是過於稀奇的事。



    因此,如果你也是投資新手,你相信基金經理人能夠幫你打敗市場,獲取超額報酬的話,不妨也可以依照兩大指標:基金經理人與管理費用,取挑選適合你的基金,提早為自己的未來投資。


    下集預告: 股票市場的投資心路歷程! 分享慘痛的繳學費經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