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ETF 投資小學堂】ETF很安全、無腦投資報酬率又高?ETF 6大問題一次搞懂



隨著資訊傳播的便利,網路上存在許多似是而非的資訊,其中包括可能存在很多關於 ETF 的錯誤訊息,例如它們都是被動式管理。

事實上,多年來,ETF 已經發展到各式各樣的產品,例如主動式管理和一系列主題投資策略。 

這篇文章會告訴你,市面上對於  ETF 的6 個常見誤解和問題。 


6大 ETF 問題

許多投資者都聽說過 ETF 的基本好處,包括低費用和被動管理。雖然關於 ETF 的這些特徵的假設通常是正確的,但對於不同類型的 ETF 可能擁有的品質範圍存在一些常見的誤解。 

例如,並非所有 ETF 的費用率都低,也並非所有 ETF 都是被動管理的。

  

ETF問題 1: ETF 都是被動式管理 

基本上,大多數 ETF 都是被動式管理,當初 ETF 發行時也是如此,它們尋求追蹤基準指數相同的表現。然而,隨著產品發展的演變,於美國市場上已經擁有超過 100 檔主動式管理的 ETF。此外,到 2022 年底,資產規模排前 10 名的主動式管理 ETF 的資產總合已遠超過 50 億美元。 


ETF問題 2:所有 ETF 的費用都很低 

近年來共同基金的內含費用逐漸下降,因此並非所有 ETF 都是市場上最便宜的基金。

例如,美國交易所中的股票型 ETF 的平均費用率為 0.16%,甚至有些低於0.05%,但若為主動式管理的ETF,費用可能相對較高,例如ARKK  ETF ,費用率為 0.75%。

在台灣交易所中,蠻多 ETF 的費用與傳統共同基金差異不大,因此在挑選產品上絕對要謹慎與仔細研究。 


ETF問題 3:ETF 只追蹤大盤指數 

確實許多 ETF 追蹤廣泛的市場指數,例如標準普爾 500 指數、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或 MSCI 世界指數,但 ETF 的最大好處之一是它們能夠捕捉利基市場的表現,例如某產業、某因子或投資目標,例如半導體、能源產業、股息增長或價值股,甚至交易策略,例如槓桿 ETF或反向 ETF。 


ETF問題 4:ETF價格越低越容易上漲

有些業者發行新產品時主打發行價比較便宜,但事實上這些新發行ETF買的股票,跟其他市場上的ETF持有股票的價格是一樣的,ETF價格的高低根本不代表ETF的昂貴與否。

而且10元變成15元,上漲50%,20元變成30元,也是上漲50%,並不會因為漲5元相對簡單的道理,千萬別被銷售人員嚇唬了。

所以0050和006208誰比較貴? 沒有誰比較貴,兩者的報酬是一樣的,理論上每年度獲得的報酬會非常接近。


ETF問題 5:殖利率越高越好 

台股近5年平均殖利率約4%水準,高股息ETF透過選股邏輯挑選高股息標的,能配出6%到8%年化配息率已是很了不起。

但現在有些標榜超高配息率,有些基金業者看準投資人的盲點,為了衝刺漂亮的配息率,推出頻頻換股交易高股息標的的ETF,主打10%以上的殖利率,投資人要先認清,只要沒有填息,就是「賺了股息,賠了價差」,配息再多都是假的。


ETF問題 6 : 指數型基金就是 ETF

常常可以發現有人將指數型基金與 ETF 混為一談,先有指數型基金(約1975年),才有 ETF (約1990年),實際上兩者的概念很像,都是追蹤指數,但交易的地點不相同,而且指數型基金只有每日淨值,但 ETF 有市價與淨值,因交易方式和地點不同,也會產生些微的差距。


ETF 早已不是新東西

ETF 自三十多年前問世以來已經走過了漫長的道路。雖然第一批 ETF 以低費用和被動管理著稱,但現在有數十種不同類型的 ETF,它們的費用範圍從低到高、積極的管理風格、不同程度的風險,幾乎任何投資人都可以透過 ETF 受益。

即使 ETF 產品種類多元,但我只推薦追蹤市場大盤指數的 ETF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