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投資原則】你看的是『過期的資訊』還是『永垂不朽的知識』?

圖片來源: Pixabay


你有沒有想過,今天你看過的新聞或是資訊中有多少在一年後仍會在乎?

80%? 50%? 還是0%

若仔細想想,我們大多數在平時看到的新聞與資訊,都不會是長遠留在腦袋的東西。

班傑明.葛拉漢 (Benjamin Graham,巴菲特老師) 在1934年時出版了《智慧型股票投資人》這本書,經過超過85年的時間,他仍然在各大書店的排行榜上屹立不搖。

為什麼可以永垂不朽? 為什麼持續暢銷? 因為它的知識與訊息是永恆的,是可以被時間重複驗證的。如果葛拉漢在當時出一本書叫作《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在1935年該怎麼做?》,則它可能1934年賣得很好,但很快地就沒有人會記得他。

不只是葛拉漢的書,像是《漫步華爾街》、《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》、《約翰柏格投資常識》都是如此,這些書的內容直至今天仍然是網路上與投資書籍推薦中的經典之作,就是因為它的知識是長久留存的。

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校務捐贈基金曾經寫了一篇有趣的內容:

「幾年前,我們(MIT)注意到我們消耗的大部分資訊都是即將過期的知識。過期知識可能包括:上週哪家有線電視公司被收購了?某某公司的CEO去年表現如何?紐約市的辦公室最新空置率是多少?

雖然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我們今天做出一些決策,但沒有一個具有長期的價值。相比之下,長期知識可以由以下問題的答案來表示:為什麼有線電視行業正在整合?某某公司的CEO的競爭優勢是什麼?它是否可持續?美國各個城市對辦公空間需求的長期驅動因素是什麼?」

為什麼即將過期的知識更容易備受關注,主要原因可能有二。第一個是這類的資訊太多了,容易讓我們在短期的注意力間嗡嗡作響 ; 第二個是我們喜歡追逐它,然後在它失去關注前,盡力地擠出自己的見解。

長期有用的知識很難被注意到,因為它埋藏在書本中,而不是在每日頭條新聞中大肆宣傳,但它的好處是巨大的。長期的知識不僅僅很少會過期,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不斷積累,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復合成長。

過期的知識告訴你發生了什麼;長期知識會告訴你某事發生的原因,並且很可能會再次發生。

古人云 "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 " 即為如此。

舉個簡單例子,基本面分析中一定會看公司的財務表現,例如: 客戶留存率、P/S或是淨利率。這些的確是分析一家公司表現的重要資訊,但是它是會過期的。沒有人在乎Amazon 在2012年第3季的營收成長與資本資出是多少對吧? 厲害的投資人更希望了解這些資訊背後的原因,也就是Amazon如何持續鞏固未來的市占率與創造更多成長,這就是大家俗稱的「護城河」。

這代表著在沒有這些原因的保護下,過期的資訊終將過期。一旦你花足夠的時間研究護城河,你就會發現Amazon 的厲害之處,而這個是 Amazon 在2012 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數字不會告訴你的。

我每天都會看新聞與書籍,但真的想不起上周三看過哪些新聞。另一方面,因為持續在閱讀書籍,形塑更多長遠有用的知識,我可以簡單分享看過哪些好書,裡面的內容有什麼重點,以及如何改變我的想法。

即將過期的資訊我仍會持續攝取,但我也會讀更多的書,因為可以讓我有更好的過濾器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新聞背後的原因。因此遠離雜訊並不是什麼都不要接觸,而是即使你接觸這些即將過期的資訊,你更容易理解這些內容應該或不應該注意什麼。

這適用於大多數領域。

我們在閱讀時試著詢問自己:一年後我會關心這個嗎?十年後?八十年後?

如果答案是「不」也沒關係,即使在很多時候也是如此。如果我們對自己誠實,我們就會開始轉向那些歷久不衰的知識。

本文文章參考來源 : Expiring vs. Long-Term Knowledge (By Morgan Housel, Collaborativefund)

『讀書補天然之不足,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。』-- Francis Bacon (英國哲學家)

沒有美女,沒有帥哥
只有實用的投資概念與經驗分享
你的按讚、追蹤與分享是我的原動力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