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投資原則】經濟表現 ≠ 股市表現

圖片來源: Pixabay

經濟數據重要嗎? 很重要,但他不是干擾你投資的評估指標。

過往是房價為一個國家經濟的火車頭,如今有人說股價會先反應未來,才是國家經濟的火車頭。

預測未來,本來就是一項困難的事情,若頂尖的經濟學家都能夠成功預測未來經濟的表現,他們早就在股市裡成為最大的贏家,但非常明顯,學校的經濟學教授,或是各國央行的頂尖分析師,都是在"預測",預測歸預測,市場歸市場。

經濟數據表現 ≠ 股市表現

如果你有基礎的統計背景,做一些簡單的迴歸分析,就能夠知道國家的經濟表現(例如:GDP成長率)與股市表現往往沒有顯著的影響力。


GDP成長與股市成長的迷思

根據美國的紐約梅隆銀行(BNY Mellon)在2012年發布的一篇研究報告中,說明GDP 成長率與股市的關係,從長期來看,股票市場與GDP的變化之間幾乎沒有相關性。

由下圖可以看到1970年至2012年,美國GDP與S&P 500表現的統計分析,很明顯的,兩變數彼此間可被解釋的R平方因子僅有1.46%,非常低。

研究顯示:「儘管準確的經濟預測對股票投資有幫助,但投資者應該放棄尋找單一經濟指標的任何。 雖然看起來似乎違反直覺,但研究數據表明,高GDP成長率並不一定表示可以獲得最好的股市報酬率。



經濟數據表現 ≠ 股市表現

2020年就是最好的例子證明,當2020年第二季至第三季,各國公布失業率或GDP表現時,沒有一個國家不是歷史中最慘的數據,但股市已經開始從谷底強勁反彈。

另外,從聯準會的統計數據中發現,失業率最慘的時候,往往S&P 500的表現最亮眼,當大家看到情況最糟糕的經濟數據時,反而是最好的投資時點,當經濟數據欣欣向榮時,股市已經上漲了一大段。


股票市場最令人遺憾的真相之一: 如果你永遠要等情況好轉時再進場,通常股市已經進入派對的尾聲。

為什麼股市與經濟數據表現有落差?

因為股市是由人組成,數據分析是無法將人性納入評估,恐懼與貪婪推動股市的作用遠大於經濟數據成長,人對於未來的期望與情緒,成為這個股市無法預測的重要因素。

前陣子的GME事件,你就能了解,市場不理性的情緒勝過任何理性的數據。

請記住,專注於經濟數據並不會使您投資更厲害。

我們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長期投資的觀點和資產配置,掌握我們能控制的投資原則。

『如果你知道經濟將會發生什麼,那麼您仍然不一定會知道股市將會發生什麼。』--Warren Buffett(股神 巴菲特)
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
你的按讚、追蹤與分享是我的原動力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