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新手必看! 基金與ETF到底哪個好? 掌握3原則就可穩穩致富



你是選股達人像是巴菲特嗎? 從有股票市場以來,目前長年經得起考驗的成功投資人就是巴菲特,長年的年化報酬率擊敗市場大盤。 另一位是彼得林區(Peter Lynch),當時他在富達的麥哲倫基金操盤,也是創下長年遠遠擊敗大盤的紀錄,美國股市近一百多年的歷史,能夠講出長年擊敗市場的操盤手不到十個,長期擊敗市場大盤真的不容易!



以下介紹市面上大家常常聽到的兩種金融商品

共同基金(Mutual Fund,俗稱主動式基金):

  • 共同基金誕生於1924年,是從許多投資者募集資金來進行投資管理的工具。
  • 大多數共同基金由專業的經理人進行〝積極管理〞,他們努力地嘗試使用各種投資策略來擊敗相對應的股票市場大盤。
  • 投資人可以直接從基金發行商(例如:摩根、野村、元大)購買,或是在各通路進行投資(例如:銀行、保險、證券、網路基金平台)。

ETF(股票指數型基金,俗稱被動式基金):

  • 第一檔ETF是在1990年成立發行,也是從許多投資者募集資金來進行投資管理的工具。
  • 大多數ETF是〝被動式管理〞,表示是追蹤市場大盤指數表現的管理方式,發行的目的即追求市場整體平均報酬,少部分採用主動式操作(例如:槓桿、反向、高股息、ESG)
  • 類似於股票在交易所的交易方式(股票市場交易),投資人買到的ETF都是從另一位投資人賣出。

每種投資產品發行時的出發點都是優良的,有人期望藉由專業的研究團隊擊敗市場大盤,有人期望獲取市場平均報酬就滿意了。

但近年來,多數投資人漸漸從過往的共同基金轉為採用ETF做投資,主要是因為大家漸漸發現投資費用(基金內含管理費)的重要性,加上要挑選到長年擊敗市場大盤的經理人,真的很難!



另外,許多研究發現,不管是哪個地區的共同基金,有近70%~80%的基金績效是輸給對應的市場大盤(Benchmark),因此挑到長期表現好的基金非常不容易的情況下,紛紛直接選擇費用低廉的ETF進行投資,穩穩獲取市場的平均報酬。



沒有任何一種策略是絕對的好壞,只是取決於適不適合你! 以及你的投資信念是什麼!

您可以主動嘗試擊敗市場,也可以被動地獲取市場平均報酬。

主動投資法 (共同基金):

  1. 目的: 試圖打敗市場大盤(例如:台灣加權股價指數、日經225指數、香港恆生指數、美國S&P 500指數)
  2. 怎麼做: 專業的經理人與研究團隊將分析與研究,投資他們認為可以擊敗市場的商品,預測和判斷未來優於市場大盤報酬的特定股票。
  3. 內含管理費用:高  (若經理人真的能夠長年擊敗市場大盤,收取高費用非常合理)

被動投資法(ETF 或 指數型基金):

  1. 目的:獲取市場大盤平均報酬
  2. 怎麼做:  追蹤整體市場大盤指數的表現,完全被動式管理,當市場大盤指數進行調整時,它裡面的持股才會跟著變動,所有持股公開透明,因為就是追蹤整體市場。
  3. 內含管理費用:低  (費用越低,才能更貼近市場平均報酬)
我自己本身是兩種策略並行,七成左右的資金放入被動式的ETF執行資產配置,剩下三成則是做主動式操作,因為我很清楚知道要長期擊敗市場非常難,過去就是採用全部主動式的積極操作選股,但每年的績效與市場大盤比較,長期下來還是輸了一些,因此改採混和策略。

一方面滿足自己研究個股或產業的樂趣,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投資的績效穩穩地追隨市場平均報酬。

不管你選擇什麼策略,以下三個投資上非常重要的原則一定要掌握:

      
     1. 減少你的投資成本與費用(例如:交易手續費、基金內含管理費、交易或股利稅)

     2. 做好多元化的資產配置,找出負相關的資產進行配置(例如:股票與公債),另外能夠全球化配置則是更好的策略!

     3. 制定投資目標,長期持有。 “買進並持有”是我認為最簡單與最實用的策略,千萬不要不斷地判斷市場高低點(單一股票仍須視獲利情況決定價格是否合理)。


圖片來源: Wealth 101




「不斷改變的是市場,但優質的投資建議鮮少改變。」--Jason Zweig (華爾街日報知名財經專欄作家)

▼延伸閱讀:

Smart Beta ETF與傳統ETF的差異:績效、優勢和風險一次了解

ETN是什麼?ETF vs. ETN:兩者間的風險和機會,一篇弄懂投資ETN優缺點!

【ETF怎麼買?如何獲利?】10種 ETF 買賣策略大公開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這個是結束線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美股投資 Firstrade 專屬開戶連結 : 




沒有美女,沒有帥哥
只有實用的投資概念與經驗分享
你的按讚、追蹤與分享是我的原動力: